亚马逊加速机器换人巨头纷纷布局仓储自动化
亚马逊加速“机器换人” 巨头纷纷布局仓储自动化
根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《物流搬运机器人》调研,2015年我国的仓储企业数量达到了3.43万家,比同期增长了18.3%;2015年我国仓储行业主营收业务收入有5862亿元,同期增长了10.3%。然而放之大体而言,在仓储业看来,目前我国的机器人技术落后,国外机器人系统的高成本,加上我国低成本人力等因素的原因,仓储机器人在我国的发展只能说刚把脚放到起跑线上而已,预计在未来5年内,伴随仓储业的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,2020年中国仓储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8438.7亿元。这无疑是仓储自动化以及机器人企业的新市场。
亚马逊分拣货物挑战赛:独臂机器人夺冠
苦恼于仓库管理问题,许多电商公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来维护日常运营。
2012年,亚马逊花费7.75亿美元收购专门为仓储公司和零售商出售机器人的KivaSystems公司,该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大大提升了亚马逊的物流系统。Kiva机器人日常用于堆积客户商品,作业效率要比传统的物流作业提升2-4倍,机器人每小时可跑30英里,准确率达到99.99%。消息称,亚马逊共使用了三万台Kiva机器人,总共节约20%的仓库营业支出。
然而还远远不够,为了给仓库找到“最佳机器人”,亚马逊每年都会举办机器人竞赛。在近日的亚马逊分拣货物挑战赛上,一个“独臂大侠”进入公众视野,并成为最有可能接替亚马逊仓库员工作的机器人。
独臂机器人由吸盘、“两指”夹持器和3D深度感应摄像机等组装而成。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技术团队,利用深刻学习训练三维扫描数据,帮助机器人识别亚马逊仓库货物。在比赛过程中,独臂机器人因其能够精准地从仓库中找到20个指定货物,并将货物完整无损的放回货架,最终击败其他15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对手,最终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。相比之下,其他机器人要么损坏物品,要么放错了位置。
尽管机器设备能自动排序仓库货物,并快速定位和交货,使得电子商务公司越来越依赖机器设备,不过亚马逊发言人在赛后表示,他们引入机器人并非是为了取代工人。相反,随着仓库机器人的普及,越来越多新的岗位将会被创造出来。
亚马逊的仓库里十分繁忙:工人们把商品进入黄黑色的箱子;高耸的液压臂举起沉重的箱子;橙色机器人大军沿地面前进,运载着从畅销书到厨房用具的各种商品。这些就是亚马逊2012年斥资7.75亿美元收购的Kiva机器人。通过这次收购,52岁的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·贝索斯(Jeff Bezos)几乎成为整个行业的主宰。他决定只在亚马逊使用这些机器人,不再向其他仓库运营商和零售商销售Kiva产品。
这些公司已经变得有些依赖Kiva机器人。由于合同到期,他们不得不另想办法,跟上消费者对配送速度的需求。唯一的问题是,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,Kiva机器人属于“独此一家”。
四年之后,才有几家创业公司终于准备好推出Kiva的替代产品,为世界各地的仓库提供新的机器人。亚马逊的Kiva机器人证明,这种类型的自动化比完全使用人力更有效率。新出现的机器人看起来有些不同,部分原因是这个行业仍然在试验阶段,另一个原因则和专利有关。一些机器人侧重于从货架上取物品,另一些机器人带有触摸屏,可以四处移动。所有这些项目都旨在帮助零售商省钱,将商品尽快送到你家门口。
1234下一页>
- 上一篇:药用胶囊产业产能过剩冀望重新洗牌
- 下一篇:国外玉米收获机械应用现状【资讯】